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

凡人觀點:讀陳舜臣「諸葛孔明」有感

就算是沒讀過羅貫中「三國演義」的人,在歷史課本中或是影視媒體裡,也絕對不會對「諸葛亮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。而在一般大眾心目中的孔明,是個在赤壁「借東風」火燒連環船、焚香彈琴「空城計」退司馬懿、五丈原「死諸葛嚇走生仲達」裡面神機妙算的人物,在民間傳說裡軍師型的人物通常都帶有一點道家的神秘色彩,像輔佐武王伐紂的大公望呂尚,在封神演義中就成了手握「封神榜」的姜子牙;劉邦的智囊張良有「黃石公橋下賜兵書」的傳說、更別提朱元璋的軍師劉基(劉伯溫)有燒餅歌預言之事,至今難解…過多的虛實交雜模糊了臥龍先生的真面目,市面上有許多試圖還原其身為「凡人」面相的書籍,陳舜臣得獎大作「諸葛孔明」亦為其一。陳舜臣「諸葛孔明」

飛龍在天、萬古雲霄之卷! 

若要說三國何以成三國,孔明的「隆中對」功不可沒。「三國演義」將其神化為夜觀星相的術士之流,在本書中就合理化為孔明手握情報網所做出的理性判斷,「神」的色彩淡去了,但是卻更凸顯他作為人的堅持:不為曹魏、只因少時親歷徐州屠城的慘況,這比單純的「尊漢正統」、「非劉氏不王」表面口號有說服力的多。而書中最有意思的就是「七擒孟獲」的獨特新解,和「演義」中的刻意做戲相對比,這內情的爾虞我詐也許更符合「攻心為上」的方針;諸如此類的描寫不但推翻了「演義」譁眾取寵的描寫,也填補了陳壽「三國志」史書中的空白,替孔明的人格思想增添了血肉,更貼近一般人。

徐富昌「諸葛亮:忠貞與智慧的典型」

引經據典,標準史家之作… 

史家之筆,畢竟與小說家之筆有所差異:「有幾分證據,說幾分話。」然而歷代吃公家飯的治史者,顧忌於當權者的權勢,往往對前朝人物評價有所保留。除太史公司馬遷著「史記」,意在抒懷,評價人物不懼當局(武帝劉徹),「太史公曰」自成一家之言。只是內容虛實交雜,與史實有出入,與其說是史家,不如說是融合史實的古代小說家~而今日作家已不需再畏懼「政治迫害」,當可以治史家的角度,發揮史家所欠缺的想像力,構築一幅可信的人物肖像。然而有些「大作家」,譁眾取寵、立異以為高,曲解描繪已達令人失笑的地步,猶如文革時的紅衛兵,把人鬥臭方才罷休~此類文章,飯後閒談可;要當參考資料,不如把錢拿來買樂透做發財夢還比較划算~

走訪諸葛亮

e世代新解析,融合圖像和商經模式的「旅遊指南」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