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「正向思考」的反向思考…

日前經建會伊大主委對明年GDP提出大膽到接近妄想的預測時,被問到目標為何如此跳tone,他竟大言不慚說出要有「氣勢」才有願景的談話,還得到馬宗痛的讚賞;到此時吾人才發現,原來GDP就像拍賣一樣「價高者得」,用喊的就行~那這主委還真是他媽的好當,分析師也都該失業了…此種「自我感覺良好」的情結正好驗證我剛看完的一本書:芭芭拉.艾倫瑞克所著的「失控的正向思考」,雙方國情雖然不同,骨子裡倒是一個樣!

芭芭拉.艾倫瑞克「失控的正向思考」

作者寫這本書的契機,是從她確定得了乳癌開始:眾多癌症支援團體跟醫師,都表示積極面對惡疾的態度有助於改善病情(縱使並無明確的醫學根據),原本立意良善的美事,走到最後情形卻變了調,罹癌「生存者」反而鼓吹癌症是一種試煉、上天給的禮物,讓人變得更好的一種生活方式…(有人會因為連日落屎而開悟嗎?)荒謬怪誕的想法和日趨商業化的「激勵」產品,讓作者想一窺這種令美國「樂觀過了頭」的生活方式與信仰,而民眾無止境的「明天會更好」透支消費釀成了次貸風暴,終究拖垮了經濟…

8、90年代常逛書店的人都知道,排在暢銷排行榜前幾名的,幾乎都是所謂的勵志書籍(現在好像也是這樣?),每當大環境不佳時,這類書籍好像都會大賣…不過我對此向來是敬謝不敏,所以劉墉、林清玄都沒賺到我的錢…而當一掛勵志、兩性專家紛紛在現實生活中的「專業領域」落馬的時候,我更堅信,某些以搖筆桿、耍嘴皮子的人物,其實並無真才實學,他們的書裡包裝的還是課本裡「倫理與道德」那套,再加上華麗的詞藻,卻能讓群眾產生宗教式的狂熱,說他們是作家還不如說是佈道家!

當引導人們樂觀向上的正向思考變調成為「我想要就會得到」的神秘學時,時光彷彿倒流回到了中古時代,盤據在企業執行長的直覺觀壓倒了理性分析,刻意忽略種種警訊,把唱反調的人統統打成「末日先生」、「悲觀分子」,但報應終究返回自身,悲哀的是,執行長竟然到頭來還不覺得自己哪裡有錯!

世事有負有正,單純的否定負面思考也是一種病態:曾子「每日三省吾身」、范仲淹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難到他們兩人是思想灰暗,不積極進取的人嗎?就是因為是賢人,才能從檢討錯誤中成長、砥礪自身,「凶人吉其凶」,把惡兆也當成吉兆的人,下場如何盡在歷史中,若仍「無感」,那可真是悲哀!「居安思危」,可不只是一句口號!

沒有留言: